行銷職涯成長地圖:從執行者到高薪策略推動者的升遷路徑
- Amber Wang
- Mar 22
- 22 min read
Updated: 2 days ago
「行銷在做什麼?」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行銷的樣貌太多,每家公司對它的定義都不一樣,角色定位也隨著產業、產品、公司階段而劇烈變化。也因此,行銷職涯發展更沒有一種標準路徑。
我曾在不同產業與城市裡穿梭,從政治轉進商業,從大公司到新創,從北京、上海到東南亞與矽谷,再回到台北 —— 每一次轉換,都是一場重新拆解與重構「行銷能力」的過程。這些年,我持續釐清兩件事:「行銷到底是什麼?而我又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我將過程中累積的理解,試著整理成一張有方向感的地圖:從理解 高薪行銷職位背後的商業價值 開始,認識 行銷全貌,並逐步找出自己的優勢與成長軌跡。這裡沒有通往高薪的捷徑,而是為思考者而寫的 職涯成長策略 ,希望能讓在你面對行銷時更有方向。

行銷真的能是一份高薪的工作?或甚至能翻轉一間公司的命運嗎?
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行銷不就是當小編、下廣告?怎麼可能有這麼高的影響力?」但實際上,年薪數百萬的行銷職缺在台灣真實存在。這些職位對人才要求極高,他們不只是操作工具或執行活動,而是主導公司整體策略、驅動營收成長。
當真正走進產業頂層才發現,行銷人的價值,早已不是寫文案、辦活動的執行角色,而是整盤生意的設計師與推動者,能改寫營收曲線、打破成長天花板。
目錄
(以下標著灰色的章節即將更新)
▌ I. 揭開高薪職缺神秘面紗:頂尖行銷職位的日常實務 ▌
全球產品布局的操盤手:產品事業部負責人
金融科技的行銷總指揮:Marketing Director
品牌轉型與跨境市場推手:Regional Digital Marketing & EC Manager
餐飲品牌的創新推手:Senior Brand Manager F&B
▌ II. 高薪的本質:你為公司創造什麼商業價值? ▌
高階行銷策略全局觀:增長力 x 洞察力 x 品牌力 x 領導力
1) 增長力|營收翻倍戰:把用戶數、營收、毛利推上新高峰
2) 洞察力|市場突圍戰:放大競爭優勢,找出真正的破局點
3) 品牌力|定位升級戰:讓市場為品牌溢價買單
4) 領導力|跨域協作戰:組織內外溝通,匯聚不同單位成為共同行銷戰線
▌ III. 行銷升遷路徑:從從執行者變高階策略推動者 ▌
1) 1-3 年|基礎累積 / 初階探索期:操作 → 小型專案負責
入門職位: 行銷企劃、產品行銷、網站行銷、活動企劃、廣告文案
入門職位(挑戰版):MT、MA
2) 4-8 年|中層突破 / 中階突破期:資源整合 → 成效檢核
3) 9 年以上|高層進化 / 高階躍升期:策略規劃 → 組織管理
主管職位: 行銷企劃主管、產品企劃主管、品牌宣傳與媒體公關主管
▌IV. 盤點 6 大行銷核心能力:找出你在職場躍升的支點 ▌
1) 6 大核心能力:行銷如何解決商業問題的底層邏輯
2) 盤點你的行銷能力:找出職涯槓桿
不用六項能力全通關:打出你真正擅長的主戰場
6 項能力 x 5 個等級:從入門新手到頂尖專業經理人
(1) 市場洞察力|看懂趨勢,抓準市場痛點
(2) 產品 & 品牌|轉化洞察,成為鮮明的產品價值與品牌定位
(3) 顧客 & 通路|經營通路,讓顧客擁有好的體驗
(4) 整合行銷傳播|選對內容與媒介,放大品牌聲量
(5) 商業分析|分析數據,優化每一次行銷決策
(6) 資源整合|槓桿自身優勢與內外資源,提升專案成效
▌IV. 結語:行銷不是執行單位,是商業驅動部門 ▌
▌I. 揭開高薪行銷職缺的神秘面紗 ▌
1) 頂尖職位深度剖析:站在策略最前線的日常實務
你可能會好奇,「真正拿高薪的行銷人,每天到底在做什麼?」我從 職缺網站 的工作內容介紹,推敲這些頂尖行銷工作的實際內容。你可以先想像一下,如果自己正在過其中一個人的生活,會經歷怎麼樣的一天:
全球產品布局的操盤手:產品事業部負責人(CMP)
早晨九點,咖啡剛泡好,這位「產品事業部負責人」就展開了一天的會議:
她帶領產品行銷團隊,確認產品從概念構想到正式量產、上市的所有細節,並緊盯每個產品線的生命週期。半導體產業日新月異,她總是先一步掌握市場趨勢,快速調整產品開發計畫,確保產品緊密貼合市場需求。
中午與跨部門團隊會議,她要同時溝通協調研發、製程、業務與供應鏈團隊,確保所有人目標一致、步調統一。下午她則需要拿出敏銳的商業直覺與數據判斷,從數十項績效指標中,掌握哪些數據真正代表市場回應,迅速調整策略方向。
接近傍晚,她必須切換角色,與全球各區的業務與重要客戶線上會議,傾聽市場端的反饋,並精準回應客戶需求,與客戶建立長期互信關係;另一方面,定期檢視並確保公司所有產品策略皆符合業界規範,讓客戶與公司都能安心持續合作。
夜幕低垂前,她檢視團隊成員表現、安排下週任務與訓練計畫,打造強大、高效的產品行銷團隊;作為事業部負責人,她不僅要是策略制定者,也要能激勵團隊,用精準溝通帶動高執行力。她以全方位的商業視角、跨領域的溝通能力與市場的敏感度,打造出企業在半導體產業全球佈局的成功。
品牌轉型與跨境市場推手:Regional Digital Marketing & EC Manager
清晨,她打開數據儀表板,觀察跨境電商平台上各品項的曝光成效與轉換率,同時比對亞洲不同市場的成長動能與品類熱點。這不是純粹的操作任務,而是牽動整個亞太市場品牌轉型與業績成長的起點。
她帶領團隊推動品牌數位轉型,重新定義一個傳統消費性醫療品牌如何成為現代消費者心中的「健康科技品牌」。在這過程中,她要整合市場洞察、社群聲量、KOL 合作、以及各地數位廣告策略,讓品牌從傳統藥局走進電商、從熟齡消費者滲透到年輕族群。
下午的時間,她花在跨境電商的轉換優化上。如何設計更高效的促銷節奏?哪些產品適合在哪些市場主打?與當地代理商的行銷溝通是否能貼近文化語境?這些問題她都需要即時判斷與決策。
作為亞太區的操盤手,她不只是負責曝光與轉單,更要拉出整個品牌在亞洲的增長曲線。她精準掌握每一次 campaign 的 ROI,用數據驅動策略,用溝通對齊跨國團隊,為企業的下一波區域擴張打造穩定基礎。
金融科技的行銷總指揮:Marketing Director(金融科技App)
上午九點,他先是檢閱昨晚最新數位行銷成效報告:APP下載量、轉換率、每個流量來源的ROI數據。他敏銳捕捉到數據背後的洞察,立刻與團隊召開策略優化會議,快速修正下一階段的數位廣告投放策略。
下午,他與產品部門召開新產品發布規劃會議,深入討論如何透過社群、內容行銷與實體活動整合曝光。他不僅要打造品牌故事,更要確保消費者每個接觸點的體驗都是一致且精彩的。
傍晚,他審閱數位行銷與媒體代理商的提案,掌控預算分配是否精準符合策略目標。作為行銷總指揮,他需要對內建立團隊文化、對外精準協作夥伴,讓品牌持續成為市場焦點,實現業績穩定增長。
餐飲品牌的創新推手:(Senior) Brand Manager(F&B)
一天的工作從市場數據分析開始。她首先檢視前一週各個通路與線上活動成效報告,透過消費者洞察與市場趨勢掌握品牌未來規劃方向。接著,她與研發團隊共同參與新品上市規劃會議,討論下一季產品概念、包裝設計與上市節奏,確保每個新品都能有效切入目標市場。
下午,她則與代理商共同確認最新行銷活動的執行細節,包括社群媒體活動、直播促銷規劃與實體通路促銷,確保品牌訊息精準傳達給消費者。傍晚,她需準備下週呈報給公司高層的行銷策略簡報,清晰說明各項計畫如何協同一致,持續推動品牌力與市場佔有率成長。
她的成功,在於總能將複雜的數據與創意轉化成具體的行動方案,讓品牌不斷走在消費者需求與趨勢的最前線。
▌II. 高薪的本質:你為公司創造什麼商業價值? ▌
當仔細看這些行銷職缺,或許你會好奇為什麼能夠如此高薪:「是因為品牌知名度,還是單純因為產業風口?」我發現它們背後有個一致的邏輯:真正的原因,往往來自公司正面臨著一個「關鍵轉折點」——而它需要一個能設計並推動整體生意增長的關鍵操盤手。
這些頂尖職缺,我背後有極其相似的輪廓:懂品牌、懂商業、懂數據,而且是能夠帶領團隊打勝仗的領導者。
面對需要行銷推進商業增長關鍵時刻,公司通常有著高度類似的需求:
有些困在營收瓶頸,急著找到全新的增長路徑;
有些處於競爭激烈的賽道,需要重新思考清晰的市場定位,迅速突圍;
有些正在擴張國際市場,要整合資源與文化差異,設計跨國打法;
高階行銷策略全局觀:增長力 x 洞察力 x 品牌力 x 領導力
高階職位真正被交付的其實是改變一間公司營收軌跡的能力,這些企業願意開出高薪,是他們需要一個懂行銷的人,來解決他們正在面對的艱鉅任務。高階行銷管理者肩負企業「關鍵轉折」的重大責任 —— 從國際擴張、競爭翻盤、品牌重塑、到營收倍增,他們能左右一家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成敗,帶領團隊把品牌實力、通路布局、用戶體驗,連成一條增長曲線。
這也解釋了頂尖人才除了行銷能力外,也需要擁有更宏觀、更敏銳、更具整合性的「解題能力」與「策略思維」—— 具體展開來看,我認為有全局觀的行銷策略,有以下四個核心:
增長力|營收翻倍戰:將用戶數、營收、毛利三大指標推上新高峰
洞察力|市場突圍戰:放大競爭優勢,找出真正的破局點
品牌力|定位升級戰:讓市場為品牌溢價買單
領導力|跨域協作戰:組織內外溝通,匯聚不同單位成為共同行銷戰線
▌IV. 盤點 6 大行銷核心能力:找出你在職場躍升的支點 ▌
剛進入行銷領域時,每天都在接觸新觀念和新工具,這種快速學習讓人興奮。而當經驗累積到一個程度,會出現另一種焦慮:「我好像會很多東西了,但接下來該往哪裡走?」我經常有這樣的時刻。每一次轉換職涯跑道,都是迫使自己重新思考「我到底會什麼?還缺什麼?」的契機。
幾年前離開上海、想準備創業時,我開始想像:「如果要提供一套能與頂尖顧問公司匹敵的行銷架構,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從這個問題出發,我系統性地研究全球頂尖行銷機構的服務分類、Kellogg MBA 的課綱、Philip Kotler 的經典理論,也參考了麥肯錫與 BCG 的模型,再結合自己在行銷現場的實戰觀察,一步步建立出這套「六大行銷核心能力」的架構。
原本只是為了創業而做的整理,卻在我回到甲方、重新擔任行銷策略規劃與團隊搭建任務時,成為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 —— 無論是快速診斷問題、規劃行銷策略、或是盤點人才優勢,都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因此,想把這套架構分享出來,幫助你釐清行銷全貌,並作為重新定位自己專業能力的參考工具。如果你也在思考「我適合哪一類行銷職位」、「我的強項在哪」、「我該往哪裡發展」,那麼希望這篇文章能提供一些方向。
在開始前,有一項重要的提醒:行銷不是掌握一項單一技能就好,而是要搭建一套能創造商業價值的能力組合。
1) 6 大核心能力:行銷如何解決商業問題的底層邏輯
首先,讓我先用一句話建立行銷領域的全局觀:「行銷用 趨勢與洞察 打造產品,接著經營 顧客體驗 與 通路佈局,用 品牌傳播 與 資源協作擴大影響,最終以 數據 驅動優化,將商業目標從夢想落地為現實。」
行銷的範疇廣大而複雜,我用其中最能創造商業價值的底層邏輯,歸納成以下六項核心能力:
市場洞察力|看懂趨勢,抓準市場痛點
產品 & 品牌|轉化洞察,成為鮮明的產品價值與品牌定位
顧客 & 通路|經營通路,讓顧客擁有好的體驗
整合行銷傳播|選對內容與媒介,放大品牌聲量
商業分析|分析數據,優化每一次行銷決策
資源整合|槓桿自身優勢與內外資源,提升專案成效
這六項能力之所以關鍵,是因為它們回應的都是最核心的商業問題,能直接驅動業務成長與放大品牌價值。無論媒體型態如何演進、科技如何變遷,這套地圖仍能為不同行業與職涯階段的行銷人,找到能力定位與突破方向。
首先,市場洞察 提供了方向盤,是行銷的起點 —— 透過研究消費者需求、競業格局和宏觀趨勢,讓行銷人找出真正的市場機會與痛點。沒有洞察的策略,都如空中樓閣,缺乏地基。
其次,產品 與 品牌,讓我們能把洞察轉化為打動人心的產品價值與鮮明品牌定位,回答顧客「我們提供什麼」的問題。如果說洞察決定了航線,那產品與品牌就是我們航行的船。
接下來,顧客 與 通路 是讓產品價值能真正被感受到的方法 —— 涵蓋 通路佈局 與 體驗經營,讓顧客從線上到線下,每個接觸點都獲得有一樣好的體驗,商業價值才真正開始累積。
第四項能力 整合行銷傳播 是放大品牌聲量的擴音器,也是行銷人耳熟能詳的本業:整合各種媒體,把訊息在對的時間傳遞給對的人,讓顧客愛上你的品牌也真正採取行動。從傳統廣告、公關活動,到數位時代的內容行銷、社群經營,傳播能力強的人,總能運用創意講好品牌故事、選對媒介觸達目標受眾,打造具有話題性與影響力的內容。
接著,商業分析 能力讓行銷決策更精準 —— 不只看懂營收、活動投報率與客群貢獻,更要把冷冰冰的數據轉化為清晰的行動指引,讓策略優化有理有據、持續進化。
最後,資源整合 能力貫穿所有階段 —— 行銷人必須橫向整合內部團隊與外部合作夥伴的資源,多方協調並推進專案、放大成效。這正是行銷情境中的領導力核心。
2) 盤點你的行銷能力:找出職涯槓桿
這份貼近實戰的 行銷能力盤點工具,能幫你走出「我該學什麼、怎麼升遷」的迷惘。透過檢視六項核心能力的落點,你能看清自己行銷戰力的全貌,抓出下一個需要突破的關鍵點,並逐步建立起行銷的全局觀。
如果你正處在人生或職涯的轉捩點,這份「6 大能力 × 5 階段」的成長地圖,能成為你重新聚焦與制定成長策略的起點。它不只能幫你 釐清當下位置與未來方向,也讓公司看見你的潛力路徑,無論是 內部升遷 或 外部轉職,都能更有策略地出擊。
【不用六項全滿:找出你真正擅長的主戰場】
沒有人一開始就六面俱全。每位行銷人都有自己的長板與短板,但真正能走上高階職位的人,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強項創造最佳能力組合,並有系統地補足短板,打出自己的職涯主戰場。
行銷職涯的關鍵在於盤點自身優勢、發揮最大槓桿。你不只要知道自己擅長什麼,還要看得懂公司此刻最需要什麼樣的行銷能力,才能在組織裡創造實質貢獻。
當你能同步掌握「個人優勢 × 公司需求」,不只職涯更有方向,也能真正掌握自己的成長主導權。
每個行銷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與成長軌跡,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職涯槓桿,例如:
如果你已經是創意企劃的高手,或許下一步可以試著鑽研商業分析,為你的創意加入數據洞察,讓創意更具說服力;如果你已經是創意企劃的高手,或許下一步可以試著深入商業分析,為你的創意加入數據視角,讓靈感更有說服力;
如果你在數據分析與廣告 ROI 上已爐火純青,不妨精進品牌策略與敘事能力,把冰冷的數字轉化為具情感張力的故事;
又或者你擅長用戶研究與行為分析,但尚未參與產品策略與定位,那麼下一步也許是學會如何把洞察延伸為市場切入點,打通從用戶理解到產品打造的關鍵環節。
這些選擇與轉變,會一步步拓展你的能力版圖。每補上一塊短板,你會發現格局變大後,自己能駕馭的專案更宏觀。當你不再仰賴單一技能,而能靈活橫跨策略與執行、數據與創意、內部協作與外部溝通 —— 你離全方位的行銷管理人才,就更近了一步。
這份行銷能力盤點不需要全通關,而是要幫你找到突破點,打出屬於你的主戰場。請聚焦三個問題:
我目前有哪些核心能力,已經 能夠穩定輸出成果?
哪些核心能力我還沒嘗試,或是 經驗明顯不足?
如果只能選一個 成長重點,哪一項最能撬動我現階段的 職涯突破?
【 6 項能力 x 5 個等級:從新手到策略型專業經理人】
為了幫助你更具體盤點自身現況,並思考下一步的突破方向,我將這六項核心能力依實務表現,拆解為五個成長階段,可以對照真實職場情境,幫助你自我診斷能力落點:
Level 1 入門新手|學習基礎,執行為主 以完成明確任務為主,還在熟悉行銷語境與基本工具。
Level 2 逐步上手|開始貢獻,獨立執行 能獨立完成部分任務,對自身領域有基本掌握。
Level 3 穩定輸出|主導專案,帶人實戰 能主導中小型專案,並指導他人,將能力應用在更複雜的場景。
Level 4 策略整合|擬定方向,協調團隊 能制定策略、整合資源、協調多方,確保專案高效推進。
Level 5 領域領導|統籌策略,培育人才 承擔決策責任,統籌整體行銷策略並培養下一代成員。
需要提醒的是:你不必在六項能力都達到滿分,才有資格進入高階管理 —— 關鍵是你是否能運用核心優勢創造影響,並補足必要能力以支撐你的職涯躍升。
接下來,我們將逐一拆解這六項能力,幫你看見自己的優勢與弱項,並找出前往下一階段的突破口。
1) 市場洞察力|看懂趨勢,抓準市場痛點
【一句話定義】
市場洞察是在複雜的世界中,看出用戶需求、產業趨勢與競爭動態的底層規律,並轉化為能推動產品與業務成長的策略建議。
【為什麼這個能力重要?】
如果把品牌比喻成一艘航行中的船,市場洞察就是掌握方向的羅盤與望遠鏡 —— 它不只讓你看清眼前的市場樣貌,也能預見變化,調整航向。行銷人必須透過研究消費者行為、競業格局與產業趨勢,精準判斷市場的痛點與機會,才能制定對的產品策略、溝通語言與通路佈局。沒有這套判讀能力,所有策略會像在汪洋中迷航,找不到能靠岸的方向。
【能力拆解:市場洞察力的四大核心】
用戶行為研究 透過質化與量化研究,洞察顧客背後的動機、痛點與需求,掌握真正的行為驅動力。
問自己 → 我是否能把用戶行為得到的洞察,轉化為具體可行的產品優化或行銷策略?
產業與市場趨勢判讀 追蹤產業動向、消費趨勢與政策變化,洞察未來走向,搶先布局。
問自己 → 我是否能清楚說出三個當下產業最關鍵的趨勢?
競爭者分析
觀察競爭者的產品與行動,找出我們的差異化機會與可搶佔的空間。
→ 問自己:我能否從競品觀察中找出我們的不同?以及還沒被滿足的市場缺口?
洞察轉策略的能力
將散亂的資訊組織成有實際價值的行銷建議,清楚說出「為什麼我們下一步該這麼做」。
→ 問自己:我是否能把洞察轉化為帶來改變產品或市場策略的提案?
【找出你的能力落點】
Level 1 入門新手|學習基礎,執行為主 能理解市場洞察的重要性,開始接觸市場調查、用戶回饋與基礎資料整理,但尚未具備解讀與判斷能力。
Level 2 逐步上手|開始貢獻,獨立執行 能獨立完成簡單的用戶研究或競品調研,初步具備市場判讀力,開始將觀察結果轉化為行銷企劃的參考依據。
Level 3 穩定輸出|主導專案,帶人實戰 能主導市場研究專案,整合多元資訊與觀點,提出具洞察力的發現與行銷建議,幫助產品或活動打中市場痛點。
Level 4 策略整合|擬定方向,協調團隊 能根據市場與產業變化,主動發現結構性機會,與跨部門團隊協作,制定具策略性的產品與行銷方向。
Level 5 領域領導|統籌策略,培育人才 成為團隊的市場觀察雷達,洞察複雜趨勢背後的本質與變化動力,引導公司做出關鍵策略決策,並培育他人具備洞察思維與判讀能力。
【 💡思考提示 】
如果你總是習慣觀察、思考,並持續提出關鍵問題,那麼市場洞察力,很可能已經是你的職涯競爭優勢 —— 這項能力不是靈光乍現,而來自長期好奇心的累積與反覆驗證的紀律。
2) 產品 & 品牌|轉化洞察,成為鮮明的產品價值與品牌定位
【一句話定義】
有明確的產品定位,能清楚說出你為誰而生、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選你而不是別人,並打造出能讓顧客認同與信任的品牌。
【為什麼這個能力重要?】
有了市場洞察,還不代表你能打中市場 —— 真正關鍵在於你能否把洞察落實為清楚的產品定位與鮮明的品牌主張。行銷人不只是傳播價值,也要參與價值創造:從定義用戶需求、設計產品核心賣點,到打造品牌識別與情感連結。產品體現功能價值,品牌乘載信任與想像。兩者合力,才能讓顧客不只買單,而是選擇長期追隨並願意分享。
【能力拆解:產品與品牌的三大核心】
產品策略 根據用戶需求和市場機會,清楚定義產品特色、功能、價格與通路規劃,管理產品生命週期。
問自己 → 我是否能說清楚我們解決什麼問題?跟市場現有解法有何不同?
品牌定位 好的品牌定位,能讓顧客一眼認出你、記住你,進而產生信任。關鍵在於:塑造出有辨識度的品牌角色。清楚表達你為誰而生、解決什麼問題,讓品牌在顧客心中佔據明確位置。
問自己 → 我是否能說出品牌在顧客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品牌故事 再好的產品與品牌定位,如果說不進人心,就無法打動市場。品牌故事的本質,是把你想傳遞的價值,用顧客能共鳴的語言,轉化成有畫面、有情感的敘事 —— 才能讓人記得你、相信你、選擇你。
問自己 → 我能否說出一個能感動人,同時能清楚傳達產品價值的品牌故事?
【找出你的能力落點】
Level 1 入門新手|學習基礎,執行為主 能理解產品功能與品牌定位,協助撰寫基本品牌文案與產品介紹,參與簡單企劃執行。
Level 2 逐步上手|開始貢獻,獨立執行 可獨立完成產品介紹、活動文案與基礎品牌物料,開始參與產品企劃與定位討論。
Level 3 穩定輸出|主導專案,帶人實戰 能獨立主導中小型品牌或產品專案,整合使用者洞察與市場分析,清楚提出產品賣點與品牌溝通策略,並帶領他人共同執行。
Level 4 策略整合|擬定方向,協調團隊 能從市場洞察中發展整體產品策略與品牌定位,跨部門協作推動產品開發與品牌建構,並掌握完整商品週期與品牌資產成長。
Level 5 領域領導|統籌策略,培育人才 具備長線品牌策略與產品發展視野,能統籌跨品牌/產品組合的策略方向,同時帶領團隊培養具備價值創造與品牌管理能力的下一代行銷人才。
【 💡思考提示 】
如果你總能從產品裡發現別人忽略的亮點,或總能用一句話讓人秒懂「這東西為什麼有價值」,那麼產品與品牌策略,很可能就是你最自然的職涯天賦。這項能力的關鍵,不只在於說清楚產品的優勢,更在於把理性的商業價值,轉化為一句打動人心、讓人記得的品牌故事。
3) 傳播策略|設計訊息與媒體組合,讓品牌被對的人看見
【一句話定義】
選對媒體與訊息,設計出能打中目標受眾的傳播策略,讓品牌訊息被看見、被理解、並記住,成為引發顧客行動的起點。
【為什麼這個能力重要?】
現在的傳播挑戰,不再是聲量夠不夠大,而是「能否被對的人理解、記住,並產生連結」。要做到這一點,光靠砸錢曝光遠遠不夠 —— 傳播是一場策略戰:你得洞察受眾、定義訊息主軸,並精準協調各種媒體的節奏與角色。從一則社群貼文,到一場大型活動,每一次傳播都必須圍繞品牌策略整合佈局,讓訊息形成合力、層層累積。當訊息能清楚、連貫地進入顧客心中,它就不只是創造聲量,更是點燃品牌成長的引信。
【能力拆解:傳播策略的三大核心能力】
內容規劃 從目標受眾的需求與情境出發,設計能打動他們的品牌訊息。
問自己 → 我寫的內容,有讓人一眼就懂「這品牌在說什麼」嗎?
媒體組合 根據受眾輪廓與媒體使用習慣,挑選最適合傳遞訊息的通路(如廣告、公關、社群、內容合作等),讓品牌訊息被對的人在對的地方看見。
問自己 → 我有根據受眾在哪裡出現,挑對媒體通路嗎?
傳播節奏 根據行銷目標、活動檔期、節慶節奏與預算配置,規劃各媒體訊息的發布時機與強度,讓傳播集中火力、循序推進、發揮最大效益。
問自己 → 我最近一次大型行銷活動,有先排好傳播節奏嗎?成效如何?
【找出你的能力落點:你現在在哪個階段?】
Level 1 入門新手|學習基礎,執行為主 能依照指示撰寫行銷內容、發布社群貼文或協助執行指定媒體任務,開始接觸基本的傳播操作流程。
Level 2 逐步上手|開始貢獻,獨立執行 能針對特定受眾獨立規劃指定媒體傳播內容,初步理解媒體組合與排程邏輯,開始參與傳播主軸的規劃討論。
Level 3 穩定輸出|主導專案,帶人實戰 能整合多個媒體與內容通路,主導中小型行銷檔期的傳播策略,並根據不同階段設計節奏與訊息重點,提升整體成效。
Level 4 策略整合|擬定方向,協調團隊 能根據品牌與商業目標,規劃完整的傳播策略,整合跨部門內容、媒體與預算資源,帶領團隊落實行銷活動並確保傳播節奏與成效。
Level 5 領域領導|統籌策略,培育人才能統籌品牌長線願景與傳播策略,定義組織對外溝通的核心架構與風格,建立可複製的內容節奏與知識系統,培育團隊,讓品牌聲量成為穩定可積累的資產。
【💡思考提示】
如果你總能一眼看出「這內容為什麼會紅」、「該在哪個平台發才對」,或總是很自然就能換位思考、說出對方會聽懂的語言 —— 那你可能天生就具備傳播策略的直覺。真正有影響力的傳播,不只要能替自己發聲,更要能根據品牌、對象和媒介,設計出最能被看見與記住的訊息。這份語感與媒體感,就是讓品牌在複雜世界中突圍的關鍵。
4) 顧客 & 通路|選對通路,打造讓顧客買單的良好體驗
【一句話定義】
這是產品價值真正開始發揮影響的地方 —— 選對通路、設計出讓人買單的顧客體驗,才能推動每個關鍵節點的轉換,把產品價值轉成實際成果,並建立長期顧客關係。
【為什麼這個能力重要?】
再好的產品與品牌,如果無法讓顧客真正體驗並願意買單,就無法轉化為實際成果。這項能力的核心,是 讓產品價值從概念走進顧客生活:你得選對通路,讓顧客看見;設計好的體驗,讓他願意靠近、理解、選擇,並願意一再回來。行銷人要做的,不只是管理銷售節點,而是設計整條顧客旅程,讓每一段接觸都成為建立信任與關係的機會。從第一次嘗試,到長期關係的建立,這正是產品價值開始發揮真實影響的起點。
【能力拆解:顧客 & 通路的三大核心】
通路策略 根據客群與產品特性,選擇最適合的通路,確保產品精準觸及消費者。
問自己 → 我是否了解我們的客群在哪裡出現,並選擇最適合他們購買的場域?
顧客旅程 理解顧客從接觸到購買的每一步流程,設計出順暢且轉化率高的體驗。
問自己 → 我是否清楚顧客從認識品牌到實際購買中,會遇到哪些阻力?
顧客忠誠度經營 從首次購買後持續經營關係,提升滿意度與信任,進而培養回購與推薦。
問自己 → 我是否曾做出讓顧客留下來、甚至願意推薦我們的事?
【找出你的能力落點:你現在在哪個階段?】
Level 1 入門新手|學習基礎,執行為主 初步理解公司使用的銷售通路與顧客輪廓,負責執行既有活動,或協助活動現場。
Level 2 逐步上手|開始貢獻,獨立執行 能獨立執行單一活動,開始熟悉通路選擇與顧客轉換的邏輯,協助優化體驗與流程。
Level 3 穩定輸出|主導專案,帶人實戰 具備整體顧客旅程設計思維,能針對不同通路特性設計轉換策略,主導顧客旅程與忠誠度經營的專案。
Level 4 策略整合|擬定方向,協調團隊 能從產品與品牌策略出發,整合顧客旅程與通路策略,帶領跨部門團隊優化轉換與留存。
Level 5 領域領導|統籌策略,培育人才 同步考量商業效益、品牌體驗與用戶長期價值,並建立標準化流程、培育團隊成員能力,讓顧客旅程成為企業成長的穩定引擎。
【💡思考提示】
如果你特別在意使用體驗,總能察覺流程哪裡卡、怎麼樣的服務會讓人喜歡,那麼顧客與通路,很可能就是你直覺就擅長的領域。這份敏感度,正是打造好體驗、讓人願意買單的開始。
6) 資源整合|推動內外協作,放大專案成效
【一句話定義】
能整合內外部資源、協調多方進度,並找出槓桿切點,讓專案真正落地、成效加乘。
【為什麼這個能力重要?】
幾乎所有行銷活動都是需要跨部門、或跨機構協作的專案,資源整合就變得至關重要。你不僅要善用內部個團隊資源,更要懂得如何與外部合作夥伴建立互惠關係。資源整合能力強的行銷人就像「指揮家」,能跨越組織壁壘,靈活調動內外資源,讓行銷活動順利執行、甚至超乎預期。
【能力拆解:資源整合的三大核心能力】
專案設計力 能把模糊的需求轉化為具體、可執行且具吸引力的行動方案,引導資源主動靠攏。
問自己 → 我是否能根據目標設計出讓人想加入的專案計畫?
資源槓桿思維 能看出雙方的資源差異與互補,找到能產生最大效益的合作切點。
問自己 → 我是否清楚合作可以為彼此帶來什麼?
跨域協作推進力 能協調內外部團隊,整合分歧、穩定進度,推動專案確實落地。
問自己 → 我是否曾讓多方角色順利對齊,一起完成困難的任務?
【找出你的能力落點:你現在在哪個階段?】
Level 1 入門新手|學習基礎,執行為主 開始參與簡單的跨部門溝通,能依照指示協助跨部門專案流程。
Level 2 逐步上手|開始貢獻,獨立執行 能獨立執行單一任務,並與其他單位協作完成小型專案。
Level 3 穩定輸出|主導專案,帶人實戰 能主導中小型跨部門專案,調動內外部資源推進執行,並解決執行過程中的實務挑戰。
Level 4 策略整合|擬定方向,協調團隊 能站在策略高度設計合作模式,整合高複雜度、多利害關係人的資源與進度,協調跨域團隊達成整體目標。
Level 5 領域領導|統籌策略,培育人才 具備策略聯盟視野,能建立標準化協作流程與資源庫,帶領團隊強化整合效能。
【💡思考提示】
如果你總是能把混亂的問題整理成有邏輯的行動方案,或特別擅長找人、找資源來把事情推動下去,那資源整合,很可能就是你不自覺的強項。你不一定最會提案,但總能讓計畫走得動,讓不同的人願意加入、一起完成一件原本很難的事。這份推進力與連結力,正是讓行銷專案真正落地、產生實效的關鍵。
📌 這篇文章還在持續整理中,會逐步補完以下章節與實例
這篇文章沒有標準答案,是一場持續探索的行銷職能地圖。我會持續補上未完成的部分,包括高薪行銷職位背後的策略分析、核心能力的實戰應用,以及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加速器。
謝謝你願意花時間一路讀到這裡,如果你正在行銷職涯的路上思考下一步,也希望你會在這篇文章中的某個段落找到方向。
歡迎你收藏這篇文章,或分享給身旁的行銷人,讓職涯成長過程中,能找到更清楚的方向。
(作者:王瑋璠 Amber Wang)
Comments